04月29日上午,由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刘宏教授和周伟家教授邀请的专家学术报告,在济南大学逸夫楼A208会议室进行,受邀专家是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王浩研究员,报告由周伟家教授主持。
王浩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体内自组装多肽药物载体”。王浩老师团队针对药物研发固有的高风险、自组装纳米材料在体内的稳定性、递送效率以及代谢毒性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报告中,王浩老师详细地解析了体内自组装(in vivo self-assembly)策略。通过将外源性的分子引入到特定的生理和病理环境下,在细胞、组织甚至活体生物内进行自组装,形成可控的高级有序结构。通过调控其在复杂生物环境下时可控的组装,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体内自组装纳米药物具有组装诱导滞留(assembly/aggregation induced retention,AIR)效应能够显著增强药物在靶点病灶部位的富集和滞留,增强递送效率,提高药物利用率,同时降低药物在肝肾部位的蓄积,降低了毒性副作用,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与会师生同王浩老师针对一系列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胞内自组装与胞内吞噬的对比,机器学习大数据预测对纳米材料合成的指导作用,肾脏蓄积滞留问题,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技术与成本问题,无机纳米材料与天然有机纳米材料的对比等等。王浩老师“大道‘智’简”的思想让与会师生深受启发。
报告结束后,不同学校、学院的多名师生又与王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王老师进行了详细认真的回复。出席这次报告的有: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王金刚教授、副院长周伟家教授,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青年学术骨干等。报告会议圆满成功。
附王浩研究员简介:
王浩,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并被保送南开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事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构筑及其功能的研究,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Wurzburg)进行可控组装光学活性分子研究。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CNSI)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2011 年受聘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材料研究。
现在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19),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8),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负责人(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骨干(2017),中科院百人计划结题优秀(2016),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12)。截止目前为止发表论文 100 余篇,包括 Science Adv.,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ACS Nano等,出版专著“In vivo self-assemblynanotechnology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Springer publisher),参编 5 部专著章节,申请美国专利 3 项,国内专利 15 项。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科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