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前沿   >   正文

ACS Nano:氮空位调控的氮化钨过氧化物纳米酶及其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8-25

细菌感染每年影响数百万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超级细菌的出现引发了多重耐药性问题。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抗菌策略和治疗手段。纳米酶抗菌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菌方法,因其广谱抗菌性能且不易引发耐药性,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酶抗菌疗法通常利用具有内在拟酶催化活性的人工纳米材料,催化H2O2O2生成活性氧自由基(ROS),ROS以其强效的杀菌能力有效消灭病原体,同时避免了耐药性问题的产生。纳米酶种类繁多,其多样的组成结构使得解析其结构与功能关系面临重大挑战,而这种关系的厘清对纳米酶的系统设计至关重要。纳米酶的催化效率本质上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和组成特性。目前,纳米酶活性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金属活性位点的作用上。

济南大学的于欣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长期致力于纳米酶的机制及应用研究。通过缺陷调控了MoS2的纳米酶活性,实现了光增强的三种拟酶催化活性(类氧化酶、类过氧化物酶和类过氧化氢酶)协同抗菌(Adv. Mater. 2020, 48, 2005423);通过氮掺杂进一步增强了其酶活性,开发出酶比色法实现生理环境下生物大分子精确检测(Anal. Chem. 2021, 93, 11123);进一步受到生物酶活性中心(通常基于金属-氮配位,如Fe-NMn-N等)的启发,提出了一种通过引入非金属氮元素来增强金属纳米酶酶活性的策略。研究表明,氮掺杂能够显著提升材料的纳米酶活性,通过制备氮化物材料,使其获得纳米酶活性(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5328-25338);并且撰写了综述文章(Adv. Powder Mater. 2024, 3, 100191),系统探讨了氮元素调控纳米酶活性的复杂机制,详细阐明了氮空位、氮掺杂、氮配位及氮化物等不同氮元素调控形式。此外,文章还全面综述了氮元素调控纳米酶在传感检测、感染治疗、肿瘤治疗及污染物降解等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济南大学于欣、王爱珠研究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晶研究员合作,制备了氮化钨(WN)纳米酶,并研究了其在杀菌治疗方面的应用。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氮元素在调控钨化氮(WN)纳米酶活性中的关键作用。氮化物的形成赋予材料纳米酶功能,而氮空位的精确调控在H2O2催化降解过程中有效稳定了OH*晶格吸附状态,促进了解吸动力学,降低了活性氧(ROS)生成的能垒,从而显著提升了催化效率。此外,氮空位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酶活性。在结构上,所得WN材料呈现纳米花状形貌,有助于纳米片紧密附着于细菌表面,通过物理损伤和拓扑效应强化细菌捕获。同时,WN的高效酶类催化能力能够迅速引发自由基反应,精准灭活附着在材料表面的细菌,从而有效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遏制细菌的增殖。凭借优异的生物相容性,WN材料在治疗细菌感染伤口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显著加速感染伤口的愈合过程。

研究成果以Nitrogen Vacancy Modulation of Tungsten Nitride Peroxidase-Mimetic Activity for Bacterial Infection Therapy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上,通讯作者是济南大学于欣教授、王爱珠副教授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刘晶研究员。上述研究工作的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等计划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4c07856

通讯作者简介:

王爱珠,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间曾赴昆士兰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后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做 Research Fellow,现为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低维纳米材料电学、磁学、光学和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潜在的应用分析;新型 2D Dirac 材料及其拓扑特效的理论设计与预测;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并以主要成员身份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重大项目等,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在 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J. Phys. Chem. Lett.Nano Res.Nanoscale 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参与实验合作的文章也发表在 Adv. Mater.Nano Lett. 以及 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顶尖杂志上。


刘晶,现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机制,针对肿瘤和感染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设计智能纳米药物。近年来,在纳米生物医药领域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Drug Deliv Rev, ACS Nano, Biomaterials, Small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3篇入选近十年高引频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last 10 years2篇热点论文,1VIP 论文。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1项,中科院先导B、先导C项目骨干等。先后受邀参加68 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全国全学科20名);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18),北京市科技新星(2022)。受聘任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客座副主编,Rare Metals客座编辑,Nanoscience编委。长期担任ACS Nano, Nano Today, Biomaterials, Science Bulletin,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Exploration, Nanoscale 等国际主流期刊审稿人。


于欣,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催化材料在能源、传感和生物治疗方面的应用。在包括Angew. Chem. Int. Edit., Adv. Mater., ACS NanoAdv. Funct. Mater., Catal. B-Envir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文章90余篇,其中通讯/第一作者50余篇,7篇论文被评为ESI高被引TOP 1%论文。引用次数4500余次,H index3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24),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022),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2021),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2019),国家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与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等的资助。是Exploration, IJMMM的学术编辑,BMEMat, NML, Rare Metals, SEE, IJMMM, Microstructures等杂志的青年编委,Rare MetalsMater. Today Sustain.等的客座编辑。现为山东省高层人才发展促进会会员。在2023新加坡ICMAT会议上做分会邀请报告,并获得了Rising Star Speaker Award, 2023第十九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2023首届中国双碳大会,20242021中国材料大会上做分会邀请报告等。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济南大学 逸夫科学楼
邮编:2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