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前沿   >   正文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观点:激光构建SnO2/Cu6Sn5/CuO多相界面的串联催化活性位点用于CO2电还原成甲酸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20

【文章信息】

激光构建SnO2/Cu6Sn5/CuO多相界面的串联催化活性位点用于CO2电还原成甲酸

第一作者:石玉洁,王艺洁

通讯作者:谷林*,李晓*,刘宏*,周伟家*

单位:济南大学


【研究背景】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是解决过剩CO2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它可以将CO2转化为增值化学品或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燃料。CO2RR涉及复杂的多质子-电子转移过程,可产生多种有价值的产物。其中,甲酸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CO2RR生成甲酸的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对CO2H2O分子吸附和活化的相对能力,以及催化剂表面中间体的稳定性,决定了甲酸形成的难度。根据之前的报道,Cu-Sn合金催化剂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CO2到甲酸反应各个步骤的反应电位都很高。因此,需要设计新的催化剂来降低甲酸生产过程中中间体的吉布斯自由能,优化CO2RR的性能。本文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现此类多步骤催化反应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文章简介】

近日,来自济南大学的周伟家教授与刘宏教授、李晓博士、谷林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Superscalar Phase Boundaries Derived Multiple Active Sites in SnO2/Cu6Sn5/CuO for Tandem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to Formic Acid”的文章。该文章构建的具有相界面的合金/氧化物异质结为CO2RR反应中间体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对CO2的活化能力和活性氢的供应,从而获得了优异的CO2RR活性和对甲酸的高选择性。


1. Cu-Sn合金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及CO2RR催化工艺的优化设计。

【本文要点】

要点一:激光溅射制备SnO2/Cu6Sn5/CuO

首次在20%O280%Ar的混合气氛中,通过激光溅射同步调节金属氧化物的引入和三相异质结(SnO2/Cu6Sn5/CuO)的构建。250 mg SnO2/Cu6Sn5/CuO可在12分钟内一步原位合成,制备过程简单。在纯Ar中制备Cu6Sn5,但没有氧的协助下,制备速率较低(20mg12分钟)。

2. (a)Cu6Sn5/oxides催化剂的制备示意图及(b)红外成像;(e)-(g)20% O2 80%Ar气氛下,激光溅射的CuSn片;(h)-(j)Ar气氛中激光溅射的CuSn

要点二:SnO2/Cu6Sn5/CuO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本研究在20% O280% Ar的气体气氛下,采用激光溅射法制备了超小型Cu6Sn5/氧化物(SnO2/Cu6Sn5/CuO)催化剂。明显观察到三种晶面分别与SnO2Cu6Sn5CuO对应,该催化剂为SnO2/Cu6Sn5/CuO的三相异质结,三种组分形成了两种相界面,可以为催化反应提供串联催化活性位点。

3. SnO2/Cu6Sn5/CuO(a)XRD, (b)SEM, (c)TEM, (d)HAADF-STEM表征图

要点三:SnO2/Cu6Sn5/CuO配位环境与电子结构

与纯Cu6Sn5相比,Cu6Sn5/oxidesCu2+Sn4+的峰明显增强,这证实了Cu6Sn5 /oxides特别是SnO2CuO两种氧化物的成功合成。而且Cu6Sn5 /oxidesCu0 2p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了0.97 eVSn0结合能略微正向移动。从SnCu的电荷转移导致Sn3d轨道的价带中的费米能级降低,这将促进CO2的化学吸附以提高CO2RR活性。

Cu6Sn5/oxidesCu K-edgeSn K-edge显示出向更高能量的正移,这意味着Cu6Sn5/oxidesCuSn价态增加,说明了氧化物的形成。相应的FT-EXAFS光谱进一步证实了Cu6Sn5/oxidesCuSn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氧化物的形成。



4. Cu6Sn5/oxidesCu6Sn5XPS与同步辐射图。

要点四:SnO2/Cu6Sn5/CuO的电催化CO2RR性能

SnO2/Cu6Sn5/CuO作为串联催化位点的CO2RR催化剂,在−0.95 V vs. RHE时具有较高的甲酸选择性(FEHCOOH90.13%),大电流密度(25.2 mA cm2)和长期稳定性(45 h)。此外,SnO2/Cu6Sn5/CuO作为流动池的CO2RR催化剂,在−0.95 V vs. RHE时具有更高的电流密度(70 mA cm2)和更高的FEHCOOH(95.64%)。这证实了氧化物的引入以及异质结的构建,提高了CO2RR活性和对甲酸的选择性。


5.  Cu6Sn5/oxidesH型电解池与流动池中的CO2RR性能。

要点五:SnO2/Cu6Sn5/CuO增强CO2RR的反应机理

通过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ATR-SEIRAS)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证实了SnO2/Cu6Sn5/CuO增强CO2RR活性与选择性的反应机理。引入氧化物构建SnO2/Cu6Sn5/CuO串联催化位点,氧化锡加强了CO2分子的吸附与活化,氧化铜改善了质子的供应,促进了CO2RR活性中间体(*OCHO)的形成。

6. Cu6Sn5Cu6Sn5/oxides(a) CO2-TPD光谱。(b)CO2Ar中在给定电位(0.1V vs. RHE)下的双层充电电流(Cdl)(c) Tafel斜率。(d-e)在不同电位作用下的原位ATR-SEIRAS光谱。(f)在−0.95 V vs. RHE下测量的KIE

要点六:SnO2/Cu6Sn5/CuOCO2RR的理论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CuOSnO2CO2 RR活性的各自贡献,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SnO2增强了CO2Cu6Sn5上的吸附和活化,而CuO可以促进水的分解以及*H的供给。由于Cu6Sn5 /CuO上形成*OCHO中间体的能量屏障较低,催化反应(CO2*OCHO*HCOOH)迅速进行,*HCOOHCu6Sn5 /SnO2上以低能垒形成HCOOH。最后,具有多组分串联活性位点的Cu6Sn5 /oxides实现了CO2RR的催化反应。

7. SnO2/Cu6Sn5/CuOCO2RR的理论计算与催化反应机理。


【文章链接】

Superscalar Phase Boundaries Derived Multiple Active Sites in SnO2/Cu6Sn5/CuO for Tandem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to Formic Acid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203506


【通讯作者简介】

刘宏教授(通讯作者)教授 院长 博导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员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传感材料与器件、纳米能源材料、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分化、光电功能材料等。十年来,主持了包括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4至今,在Adv.Mater., Nano Lett., ACS Nano, J. Am. Chem.Soc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文章400余篇,总被引次数超过26000次,H因子为7830余篇文章)入选高被引论文20152019年度进入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20182022连续年被科睿唯安评选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授权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相关产业得到应用。2019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Email: hongliu@sdu.edu.cn

网页:https://publons.com/researcher/1598713/hong-liu/

周伟家(通讯作者) 教授 副院长 博导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能源催化和功能器件相关研究,在氢能源、二氧化碳资源化和催化电池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被他引15000余次,H因子60,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1篇,ESI高被引用论文11篇;中国化学快报、物理化学学报、BMEmatSusMat期刊的青年编委、交叉学科材料学术编辑和ECS Sensors Plus顾问编;授权发明专利16项。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20),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021),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2019),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2项。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22)、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52019)和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1/52022)。

Email: ifc_zhouwj@ujn.edu.cn

网页:https://publons.com/researcher/1640871/weijia-zhou/


李晓 (通讯作者)讲师 硕导: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能源转换材料的设计,包括光(电)催化水分解与CO2资源化转化。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EnergyNano-Micro Letter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谷林(通讯作者)教授 博导: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近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材料皮米尺度精细结构与新奇物性。发表论文 70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正刊 15篇,子刊 80余篇,他引 50000余次,H因子 >120。获得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2006) ;国际锂电池会议青年科学家奖(2012);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3);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完成人)(2013);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6);中国晶体学会青年科技奖(2018);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2020);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0);科睿唯安材料科学领域(2018-2021)和化学领域(2019-2021)全球高引科学家。


【第一作者介绍】

石玉洁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CO2还原等能源转换。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论文一篇。


王艺洁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CO2还原等能源转换。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篇。


【课题组介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简介:

依托于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组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团队,团队由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组成。利用微纳加工、激光合成和电化学,专注于氢能源、二氧化碳资源化催化电池等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团队长期招聘能源催化、液流电池、催化电池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各层次青年人才。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济南大学 逸夫科学楼
邮编:250022